
《太陰刑德大游圖》之我見
2025年07月01日 點擊:75
王俊元
近日翻閱《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五》時,看到一幅《太陰刑德大游圖》(見下圖),突然福至心田,靈光乍現,一下子看懂了這張圖。今特將我對此圖的理解,以及在推論過程中,得出的結論記錄如下:

《太陰刑德大游圖》是《刑德》甲篇中《刑德占》的第一部分,在開篇說明中這樣說道:“《刑德》甲篇引入了刑德大游的概念,并繪制了詳細的《太陰刑德大游圖》,對太陰、刑、德等神煞的按年運行作了明確的規定。”因圖中寫有六十甲子的字樣,故推測本圖是六十甲子年份相對應的刑、德匯總圖。也就是說,這個圖應該是由六十張流年刑德圖組合而成的。按照這個思路,我馬上找出了甲子流年刑德圖:

此圖的右下角標注了“甲子”兩字,其他各圖也都同樣地在右下角分別標注了其他六十甲子的字樣。而且這六十張圖的排列順序也是按照六十甲子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的順序排列,一豎行有10圖,有六豎行,共60圖,跟帛書的文字排列章法如出一轍。
此圖左邊文字注明:【青者大(太)】陰也,黑者德也,白者【(刑)】也?!窘窕省康凼荒?,大(太)陰在巳,左行,歲居一辰,大(太)陰在所,戰,弗敢攻。
經觀察,此《太陰刑德大游圖》除了線條和流年之外,每個小圖都帶有1個白點、2個黑點。根據文字提示,想必白點就是刑,另外2個黑點就是黑點德和青點太陰。幸運的是我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壹》里面,找到了彩色的《太陰刑德大游圖復原圖》。通過比對發現,青點的位置與流年地支有關,相同地支的青點位置相同。(見下圖)

經過總結與歸納后發現,流年刑德圖中的12個點位,分別代表了12個地支。如圖:

利用圖旁文字的后一句“【今皇】帝十一年,大(太)陰在巳”加以驗證。因圖中乙巳流年刑德圖(見下圖)中有“今皇帝十一”這幾個字,青點果真就在“巳”位上。

所以,根據以上的發現和每幅流年刑德圖中白點和黑點的位置,就可以整理出每一個流年所對應的刑和德的位置。在整理德的位置時,發現了有點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在流年刑德圖中,代表德的黑點只出現在上、下、左、右和中間這5個位置上。于是,我按照術數學的基本原理,將上、下、左、右、中轉化成五行方位——火(南)、水(北)、木(東)、金(西)、土(中),通過如此轉換,我發現“德”的運行規律并不是按十二地支來定的,而是根據五行方位來確定的。
根據以上的發現,我按照六十甲子流年整理出了“刑表”與“德表”:
流年 |
青(太陰) |
白(刑) |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
子 |
丑 |
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
丑 |
辰 |
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
寅 |
戌 |
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
卯 |
未 |
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
辰 |
丑 |
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
巳 |
辰 |
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
午 |
戌 |
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
未 |
未 |
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
申 |
丑 |
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
酉 |
辰 |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
戌 |
戌 |
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
亥 |
未 |
我又再次經過整理,以六十甲子地支三合局的方法做了排列,又得出了這樣一張表格:
流年 |
白(刑) |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 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庚申 |
丑 |
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己巳、辛巳、癸巳、乙巳、丁巳 癸酉、乙酉、丁酉、己酉、辛酉 |
辰 |
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甲寅 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
戌 |
丁卯、己卯、辛卯、癸卯、乙卯 辛未、癸未、乙未、丁未、己未 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
未 |
從上面的二張表格可以得知,“刑”在四季,是按照“丑、辰、戌、未”的順序循環的列布的。
下面是經過整理的“德表”:
流年 |
黑(德) |
甲子、己巳、甲戌、己巳、甲戌、己卯 甲申、己丑、甲辰、己酉、甲寅、己未 |
木(東) |
乙丑、庚午、乙亥、庚午、乙亥、庚辰 乙酉、庚寅、乙巳、庚戌、乙卯、庚申 |
金(西) |
丙寅、辛未、丙子、辛未、丙子、辛巳 丙戌、辛卯、丙午、辛亥、丙辰、辛酉 |
火(南) |
丁卯、壬申、丁卯、壬申、丁丑、壬午 丁亥、壬辰、丁未、壬子、丁巳、壬戌 |
水(北) |
戊辰、癸酉、戊辰、癸酉、戊寅、癸未 戊子、癸巳、戊申、癸丑、戊午、癸亥 |
土(中) |
從“德表”可以觀察到,“德”是對應流年的天干五合,按照木、金、火、水、土的順序循環。
根據對馬王堆出土的《太陰刑德大游圖》觀察與推理,我還對《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中的《刑日圖》進行了比對,發現那時的刑德,完全就是神煞的概念,由此可以確認當時的“刑德占”就是以神煞為主要工具的一種“兵陰陽”占術。
通過這次的考證我得出了幾個結論:
一、這張刑德圖中的“刑德”,與我們術數中講的“三刑”與“德神”的概念完全不同,經編輯《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的專家考證,以及《淮南子?天文訓》的記載,這種早已失傳的“刑德占”,主要用于打仗攻城,屬于“兵陰陽”的一種。
二、從這張刑德圖我們可以發現,這里的“刑”與“德”,分別是作為每一個流年的神煞飛星在使用,因此,首先可以證明刑德占是以神煞為主要工具占卜的,其次當時用于占卜的神煞已經大量出現,并正在逐步的完善之中。
三、根據我制作的圖表,而得出的神煞飛布情況來看,按照“刑白星”四季列布的方法,被后世術數家繼承了下來,并作為取神煞的主要方法,并一直使用至今;而“德黑星”按照天干五合與五行配合的布星方法,則被六壬神課進化為神煞的“干德”,如甲己見寅(木)、乙庚見申(金)、丙辛、戊癸見巳(火)、丁壬見壬(水)。由此可見“刑德圖”對于術數學的巨大貢獻。
以上是我之淺見,還望得到高人賜教!
乙巳仲夏于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