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命理學跨進學術殿堂而做出的有益探索(讀陸致極《命學擷英》有感)
2023年02月07日 點擊:278
在2023新年來臨之際,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隆重推出了新書《命學擷英:陸致極八字命理論集》(以下簡稱《論集》),為廣大命理學愛好者送上了一份新年大禮!
這本《論集》是陸致極先生在大洋彼岸“幽居小樓”的日子里,重新研讀命理經典,深入思考問題,在做了大量的案例和數據分析后,精心匯集而成的命理研究心得。我有幸在第一時間拜讀書稿,閱后撫案沉思,感嘆萬千。陸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命理學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對經典的閱讀韋編三絕,對學術的研究一絲不茍,對問題的思考敏銳深邃,為推動現代命理學的發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種出自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真誠的熱愛,一心為了命理學能夠跨進學術殿堂,而嘔心瀝血的這種當代“學癡”的形象,令人敬佩。
陸致極先生的作品每每都會給人帶來一份驚喜,而這次的《論集》更是讓人驚喜連連。在有了命理史研究的初步成果以后,(即2008年的《中國命理學史論》到2014年《命運的求索》兩本命理學著作問世),近年來,通過教學實踐和多冊命理學教程的編寫,他一直在致力于建構一個現代的論命體系。這本《論集》標志著這個學術架構的基本完成。這是他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順應現代歷史潮流(現代科學理論和當今的社會生活客觀事實)而做出的新的開拓和發展。
在這里,我首先要對陸先生所追求的“孜孜以求的目標”,即“如何使傳統命學學術化、現代化、邏輯化,能跨進學術殿堂”,(序言)這種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對學術精益求精的專研精神,表示敬佩!
《論集》是一部非常專業的命理學著作,對于初涉命理學的朋友來說,或許在閱讀時會有一定的難度。然而,陸先生非常暖心地在附錄中奉上了一篇他2019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學術演講的原擬講稿——《淺談中國命理學》,可以快速地了解命理學。
或許有人會好奇地問,陸先生為什么會對命理學如此的情有獨鐘?他在《論集》序言中寫道:“人出生的時間聯系著他的生命信息,這是中華先哲的一個偉大假說。這是對生命充滿了智慧的認識啊!兩千年來的命理實踐和求索,正是對這個偉大的假說的實證。在我的眼里,它更甚于我們深感自豪的四大技術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序言)陸先生這種大力繼承與弘揚中華先哲智慧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同樣令人敬佩!
《論集》分為“八字結構論”、“命理史論”、“盲派命理研究”三大部分,從表面看似乎都是在為命理學做正本清源、驅邪扶正的工作。其實,除了對命理學的研究之外,他一直在做“個人的出生時空與健康之間的相關性”的課題研究(見附錄)。陸先生深情地說道:“近年來,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讓人們重新對不確定性產生了思考,也讓更多人對生命充滿敬畏。如今盛談復興中華文化,而命理和中醫作為中華文化土壤上的兩朵奇葩,與生命科學相聯系,十分值得我們炎黃子孫去傳承,去研究,去發揚光大!”(序言)
陸先生的任何一部著作始終保持著一種樸實無華、恬淡親切的風格,他的著作立論精確、思路縝密、視野開闊、史料翔實、考證嚴謹,這本兩百多頁的《論集》,雖非大部,但是它的學術價值卻極其巨大,是近年來命理學界難得一見的佳作。由于《論集》的內容豐富、信息量巨大、知識點密集,要對《論集》的每一篇文章點評,具有相當的難度,這里我主要選取“八字結構論”部分篇章的內容,簡略地談談陸先生為了讓命理學跨進學術殿堂而做出的一些列探索與嘗試。
命理學是中國傳統文化易學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在古人的眼里天地自然就是自然界晝夜循環、日月輪回、寒暑交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歲歲年年演化的一個過程。人生從誕生到死亡無非也就是一個自然界的翻版。一個人的誕生與一生的境遇,是整體宇宙造化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個人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天地日月五行之稟氣的“印記”就已經做了定格。“于是,產生了一個中華文明的偉大假說”(3頁),八字命理學由此而誕生。
陸先生認為:“命理學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華文化‘天人合一’的傳統,是它萌生的哲學基礎。所謂‘天’,就是自然界;所謂‘人’,就是人類。天人合一,就是說,人類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融合一體的。這是東方先哲對天人關系的一種解答。八字命理學就是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的。”(2頁)于是,陸先生為八字命理學下了一個定義:“以個人的出生時間為依據,去描寫和預測他(或她)的命運的學說。”(3頁)
那么,如何研究從邏輯化、學術化的角度去觀察分析一個八字命局呢?陸先生根據歷代的經典著作和大量的命例研究與數據分析,為命理研習者歸納了從強弱、調候、格局和形象四個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具體的八字結構。
同時,陸先生將學習八字命理學比喻為“登東山”和“登泰山”兩個階段的進程。
第一階段是“登東山”。從學習來講,這是從具體到一般理論的過程。或者說,是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這一階段的學習內容由陸先生親自編撰的《八字命理學基礎教程》、《進階教程》和《動態分析教程》三個層級的課程組成,并且由淺入深應用多種案例,反復強調從多視角去分析八字命局的結構。
第二個階段是“登泰山”。這是從一般再回到具體的過程。或者說,從抽象再回歸個體的具象。陸先生說:“這是中華術數的魅力所在。”他認為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特征。因為,“中華文化的精粹不只是一種知識體系(如西方現代的各種科學學科),而是一種人生大智慧。它是從個體的具象到一般的抽象系統,然后,在抽象系統的關照下,再進一步回到個體具象的分析和描述,從而達到預測的目的。它不僅要上歸于‘道’,也要下落實于‘用’。它反映了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務實精神。”(5頁)
為了能夠給命理研習者有一個論命兩步走的初步概念,陸先生用天干喻象與十神吉兇的概念,先做了一個“登東山”的具體講解,接著應用命學經典《窮通寶鑒》“調候”的方法,將十干喜忌的組合做了介紹,并且通過對“死木”與“活木”情況的具體分析,對兩個命局進行了精彩的解讀,以示在“登泰山”階段可以注入更多思辨性的考量。
《論集》的“八字結構論”由七篇文章組成,這一部分內容是陸先生在全面、深入地再一次潛心研讀命理學經典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命理學特征所做出的全新詮釋與思考。從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到陸先生對八字結構獨特的認識,對強弱、格局、調候、形象四個視角提出了具體分析流程以及操作要點,完成了他在《中國命理學史論》中提出的從多視角分析命局的構想,成功地構建了一個具有現代特色、相對完善的命局分析體系。
在論命基礎框架中“旺衰”分析是一個在命理學中最被人惦記的問題。內地命理學在上世紀90年代“復蘇”的最初十余年,傳統的旺衰派占居了主流的位置,旺衰派對命造的判斷,是以身強身弱理論來論吉兇。以旺衰強弱論命似乎成了當時分析八字唯一的方法。
陸先生從宋代徐大升的《子平三命通變淵源》、明末清初陳素庵的《命理約言》中,為旺衰派找到了理論的淵源。討論了“強者抑之,弱者扶之”的原則,以及對于日主旺衰判斷的方法。認為“除了日主評估之外,旺衰還可以應用于八字結構內部各個要素的強弱評判。”提出“旺衰是八字結構分析中十分重要的指標。”(18頁)
那么,旺衰真的是第一性的嗎?陸先生以格局的身弱官重、官多變殺為例,討論了“控制得宜”、“制殺為權”的命例,表明食傷與七殺之間的關系是第一性的,而日主此時已經退居二線。由此,陸先生得出結論:旺衰“并非總是占據第一性或絕對優先的位置,更不是唯一的標準。”(23頁)
這篇名為“旺衰是唯一的標準嗎?”的短文,是陸先生對分析八字結構的第一個視角——強弱(旺衰)的論述。讀過這篇文章后或許會給人留下一種意猶未盡的味道,可能有些讀者會有一些疑問,旺衰派為什么要把強弱旺衰放在優先的位置?而陸先生卻對此未做深究?《命理約言》說:“看命大法,不過生克扶抑而已。”為什么陸先生不詳細講解一下“扶抑”的具體實施方法?等等。
根據我的理解,這篇文章陸先生主要是引出建構論命基礎框架中——“強弱”這個主題,而不是將一大堆問題做考據和深入的分析。因為,旺衰派論旺衰強弱最重要目的在于取“平衡用神”,而自民國時代以后,所謂的“用神”的意義完全變了,由于這些問題并不是用一兩句話能夠講明白的。因此,陸先生在這篇文章里僅僅推出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并不做實質性的解答,甚至對取“用神”之類的問題干脆避而不談。這樣做的目的或許是為了在后面講“格局”的時候,能夠將格局、旺衰、用神,以及歷史上的命學公案等一連串問題,做一個連貫性的介紹。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驅散塵霧見真容:讀懂《子平真詮》”和“再議格局:取用、轉化和開拓”這兩篇重量級的文章。
“格局”是八字結構分析的重要視角之一,也是八字命理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淵海子平》最早嘗試對格局做出系統歸類,第一次把命理格局分為內外十八格,《三命通會》正式確立了命理格局的“八格”系統,《子平真詮》則代表了傳統書房派格局論的巔峰。陸先生認為自己對命理學研究用力最勤的對象是“格局”,他早在1996年寫作《八字命理新論》時,就憑著銳利的目光與非凡的勇氣,考證了一段命理學經典著作被“誤讀”的歷史。他大膽而明確地指出徐樂吾在注解《子平真詮》時出現了重大失誤,即將“格局用神”誤讀為“扶抑用神”,給后學者挖了一個巨大的“陷阱”。以至于后來的旺衰派認為只要學會辨旺衰,使用扶抑法,取出平衡用神即可論命。由于徐樂吾錯誤的點評,導致了民國之后“用神萬能”論橫行,扶抑用神代替了格局用神。陸先生痛心地說:“沈孝瞻對格局的苦心探討便付之東流了,于是格局便在人們的視線里漸漸消失了。”(26頁)
真理不辨不明,是非不說不清。陸先生為了將《子平真詮》所說的“用神”,與徐樂吾所說的“用神”區分開來,又做了進一步地解釋:“事實上,這里所說的‘用神’,并不是徐樂吾所說的‘所用之神’,它指的是取格之神。我們不妨稱之為‘格神’。它是指八字結構內除日主(或日干)之外的一個主導勢力。從八字結構說,日主是核心,日主之外的七個字是日主所在的‘環境’。《真詮》的原旨是要把這個‘環境’作為獨立的單位來加以研究,看其對日主來說是否構成一個良好的環境。說到底,格局的研究,就是對結構環境的條理性研究,表明了傳統八字研究的深化。”(27頁)
在將歷史上的一段“誤讀”風波搞清楚之后,陸先生緊接著講了一個他思索多年才找到答案的問題——為什么要探討格局?或許這個問題大家也都在思考之中,來看看陸先生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啟發:
打個不很恰當的比喻:這除日主之外的七個字,構成了一棟“房子”,而日主就是住在這棟房子里的主人。我們要了解房子主人的社會地位,可以先觀察一下這棟房子的狀況。它或是氣勢雄偉,富麗堂皇,或是破舊零亂,墻頹瓦殘。你對這建筑的感覺,大致可以告訴你這屋子主人的境況了。沈孝瞻想做的就是對這個“建筑”做出分析,即對八字內部“環境”做出分析。
每個“日主”都有自己的“居所”,只是這居所的狀態不同而已。格局的研究首先是對這“居所”的研究,確定它的新舊、質地、狀態,予以估值,然后再參比日主,做出全面的評估。因此,不是有頭有臉的富人有居所,窮苦人也要有遮雨避風之屋,所以要破除上述的誤解,每個八字都可以作出格局分析,只是格局有高低、成敗之分。這也是探究八字格局的魅力所在。(30頁)
通過陸先生這這一段通俗易懂的啟發和解釋,我想我們應該能夠搞清楚八字命理的“格局”到底是什么?以及能派上什么用場了吧?
陸先生在講述了格局分析要旨之后,還語重心長地指出:“八字分析往往是具體的、綜合的、全局的,不能僅以旺衰派、格局派,或傳統派、盲派等就能概括之。學派只是彰顯某一研究群體的共同特色,并不能替代整個學科的發展史。”(37頁)
在講清了“用神”的區分、回答了格局的作用——這兩個命理學里面至關重要的問題之后,陸先生又無私地為命理研習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格局開拓:日支“觀察點”。
文中通過對“豆腐佬”等命例的分析與研究,陸先生又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當八字結構月令之氣不能構成‘成功’的傳統格局模式時,不妨移至日支,以日支為‘提綱’,看看是否有與之配合的天干要素,它們能否構成‘新’的格局模式?這或許可以看作是對傳統格局論命的一種新的開拓和補充。(52頁)
為此陸先生闡述了他嘗試以日支作為觀察點的理由:“這種嘗試的基礎在于:其一,今人的平均壽命遠遠高于古人,中年開始創業,或改行、或換職場等,已是十分常見的事情。其二,現代工業社會、商業社會,其行業之廣、分工之細、機會之多,已經不是古人能夠想象的了。比如過去十多年,在互聯網行業,就涌現出許多‘富人’來。顯然,在現今洶涌彭拜的經濟大潮面前,仕途、官貴已不再是人生成功的唯一標桿了。命理學確實需要新的探索,需要與時俱進啊!(53頁)
關于以日支為觀察點的格局成功后的富貴程度大小,陸先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按照八字四柱的分布:年月為大,日時為小。在這種認識下,傳統格局理論以月支為‘提綱’,反映了命造所處氣候大環境的‘能量’,由此建構了傳統的格局模型。相對于月支,若把日支作為‘觀察點’,其成功的氣勢和規模則要小得多了。因而,成就在‘小我’方面,以富為主。”(53頁)
僅僅是兩篇講“格局”的短文,就有這么多的知識點、勁爆點,應該夠我們消化一陣子的了。然而,如果你以為本冊子亮眼的東西差不多了、可以松口氣了,那我告訴你:你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來,因為下面還有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去分享。
“調候”是陸致極先生構建八字結構分析的又一個重要視角,這次他通過重讀《窮通寶鑒》,又讀出了一個新高度,寫下了二份極具學術價值的札記。
陸先生開門見山地指出:“《窮通寶鑒》的主旨是‘調候’。調候,即調和氣候。具體來說,八字結構是一個‘小宇宙’。在這個結構中,日主通過跟它所處的環境要素的比較,除了自身“強弱”之外,還有一個環境要素對自身存在的‘適宜’或‘不適宜’的問題。”
人類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融合一體的。冬天保暖、夏天防暑,外界環境本身存在著對人的“適宜”和“不適宜”(或稱對人“有用”和“無用”)的問題。如果環境中具有的某些要素,若在自然屬性和氣候等方面跟日主的需求相一致的“有用者”為吉,跟日主的需求不一致的“無用者”為兇。
《滴天髓》說:“天道有寒暖,發育萬物,人道得之不可過也;地道有燥濕,生成品匯,人道得之不可偏也。”顯然對于一個八字來說,寒、暖、燥、濕不能偏枯。暖燥太過,宜雨露潤之;寒濕太過,宜太陽暄之。
陸先生認為對于調候,可以有“狹義”與“廣義”的區分。
“狹義”的調候:外部環境往往與自身的命局存在著失衡的狀態,此時就需要運用調候的方法來協調環境與日主的關系。如生在冬天的人命局需要丙火,生在夏天的人八字要有癸水,如有欠缺的話,也可以用丁火或壬水予以補足。這就是命理分析上所謂的“調候為急”的真正涵義。
“廣義”的調候:實際上是研究十天干之間的“優化”組合。通過組合十天干可以構成五個系統,即甲庚丁三干循環系統、乙用癸丙系統、丙辛用壬系統、戊己共用甲丙癸系統、壬癸用庚辛等系統。
這五個系統為什么會有各自不同的組合,陸先生以十干喻象為藍本,對此做了詳細的說明。如:甲、庚、丁:三者循環為用,體現了《窮通寶鑒》中的一個重要創見:用庚劈甲引丁。因為甲為棟梁之木,要有庚金砍伐方成有用之材;庚為頑金,則要有丁火爐火來鍛煉方可成器;丁為人間照明的燈火,需要庚金斫木取火,同時也喻為煉鋼的爐火,以火鍛金,顯示出各自獨特的功用來。(60頁)
對于《窮通寶鑒》的學術價值,陸先生所說:“如果說,從十神到格局的分析,是從具體到一般,從具象到抽象,它完成了八字命理學理論建構的飛躍,使八字命理從‘術’進入到‘學’的境地。那么,《窮通寶鑒》又是從一般回到個別,由抽象回到具象,極大地豐富了象法。”(64頁)由此,我想到了陸先生在第一篇“登山”文中,將《窮通寶鑒》“調候”的演繹方法推斷命局,比喻為到了“登泰山”的階段,可見這部命理經典其學術價值在他心中的地位。
一般來說,以上講的“調候”內容,命理研習者大多都知道一些,但是要能夠看到其背后的邏輯,或許就有一定的難度了。陸先生則挖掘出了《窮通寶鑒》十干“優化”組合的“深層涵義”。
文中寫道:“對于陽干和陰干,《窮通寶鑒》有不同的組合處理方式。簡言之:陽干喜克,陰干喜生。 觀察以上五個陽干的組合里,都具有相克關系:甲用庚,丙用壬,戊用甲,庚用丁,壬用戊。而且,除了庚金用丁火(正官)之外,其他四個都是用七殺的,即同性相克關系。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說,陽干喜用財官(殺)。或陽干喜殺,且喜財來滋殺。”(62頁)
為什么陽干喜克、陰干喜生,《窮通寶鑒》并沒有做出解釋,陸先生喜歡在學術上追根刨底,只要有想法,就一定會想辦法去尋找答案。他從另一本命理經典《子平真銓》中,找到了讓人比較滿意的答案:
“從生氣和形質的角度來講,陽干為生氣,而陰干為形質。故生氣為動,‘動而不居’;形質為靜,‘至而不遷’。……… 因此,動者具有力量,所以喜克;靜者已成形質,故宜相生。事實上,對于陰陽干的處置,反映了天干陽剛陰柔的本質。這或許是《窮通寶鑒》優化組合背后存在的深層涵義。”(63頁)
閱讀《窮通寶鑒》研究“調候”到這個份上,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但是,陸先生還在乘勝追擊,準備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果然,他在十干“優化”組合的基礎上,慧眼獨具地進一步研究了十干的親疏關系,并把它們的相互關系做了“等級”量化。天干經過等級量化后,使得原先模糊的十干相互關系,可以有更清晰的界定和分工。陸先生還將量化后的“等級”指標,通過一些命例做了初步的應用實踐,經過驗證其有效性令人興奮。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陸先生應用天干親疏關系,所做的一個命例驗證:
乾造
年 月 日 時
-1 2 2
癸 甲 丁 甲
巳 子 酉 辰
七殺
這是大家熟悉的偉人命造,殺印相生格局。命局雙甲正印分立于日主兩側,有化年上癸水兇殺(親疏級別 -1)為神奇的功能。對于日主丁火,甲木是最親近有力的伙伴,親疏級別 2,為此命造之用神。用神之佳,無以復加,故有“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之氣魄和雄心。這充分顯露了成分間親疏關系對提升和標記命造用神質量的重要意義。(77頁)
這是陸先生又一個全新的探索與嘗試,或許這是他在重讀《窮通寶鑒》時,靈光一閃而意外得到的一個副產品,但是不管怎樣,我們在多視角分析命理結構的庫房里,又增加了一個獨門兵器。
形象是陸先生受了命理經典《滴天髓》的啟迪和影響,而構建的命理結構分析的四個重要視角之一。《滴天髓》舊題京圖撰、劉基注。后鐵樵將《滴天髓》做了大規模的整理與擴充,提出了看八字要從全局入手的觀點,把命理分析提升到了一種富有哲理意蘊的境界。然而,任鐵樵在注解《滴天髓》“形象”篇時,將“兩神成象”做了一個作繭自縛式的“窄化”處理,對此陸致極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突破任鐵樵注釋所設立的‘窄區’,打開一片被遺忘的‘荒原’。”(82頁)對“滴天髓”形象論做出重新闡釋。
陸先生在“漫談形象”篇中,討論了出現在八字結構中屬于“全局性”、具有形象特征的不同結構,在例舉了一些名人的命局之后,說道:“顯然,作為論命的‘形象’視角,在我構想的論命架構中,它主要是探討八字全局構成的形象。具體講,它包括了獨象、兩行成象、三行成象,以及各種不同形式的‘象’的組合,也包括所謂‘制局’(見本書后面的《漫談段氏“盲派”命理》)等。”(88頁)
作為一個重要分析視角的形象分析的認知價值,陸先生做了最后的闡述:“從根源上講,每一個八字結構,都是個人出生時宇宙“氣”運動的一個片斷(即兩小時時段的“氣”運行狀態)的標記,個人八字具有以上“氣勢”的特殊形象,不正是反映了這個片斷具有特殊的“清純”性質,自然是“得天獨厚”的幸運者了。也因為如此,形象分析是八字結構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視角。”(89頁)
上面談了陸先生提出的強弱、格局、調候、形象四個分析命局的視角,可以說每一個視角都是在尊重和傳承傳統命理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所做出的具有現代特色、相對完善的命局分析體系。讀了《論集》的文章后,應該不難發現,分析命局的四大視角的來源,都是源于傳統命理經典。比如“強弱”主要來源是《淵海子平》《命理約言》、“格局”的來源是《子平真銓》、“調候”的來源是《窮通寶鑒》、“形象”來源是《滴天髓》。可見陸先生對于四大視角的構建并非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的憑空想象,而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經過刻苦研究做出的傳承與發展。
這幾本命理經典,或許各自的高度不同,論述的角度不一,學術的價值各異,貌似各自為戰,但它們之間的實用性、互補性和邏輯性是有目共睹的。這些經典著作在陸先生的精心研讀、用心梳理之下,使它們重新煥發出了新的光彩,為我們建構一個現代的論命學術體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當然,我們更應該感謝陸先生為中國現代命理學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2023年1月20日
戴理宏
1959年生于上海,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一品國際易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對周易、六壬神課、八字命理、玄空風水等諸學科有著近四十年的研究,在命理預測、風水布局、企業決策等領域都有獨到與精辟的見解。
2001年被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聘請為專職命理風水預測師。在七年的咨詢工作中,為眾多商界精英、社會名流、歌手明星等等指點迷津,贏得中外賓客的高度贊譽。
2010年編寫了《改運成功學》一書,將東方傳統文化與西方心理學做了一次全方位的探索,深入淺出地敘述了十大改運秘訣,受到讀者廣泛的好評。
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編著了一系列專業教材,并推出了易學系列課程,為傳承中國古老的術數文化而辛勤耕耘。
